眉山残疾联合网

深圳市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今日举行,五年“成

更新时间:2023-04-29 22:00点击:

2023-02-06  南方日报 A09版  撰文:张玮   图片均由深圳市残联提供

462094.jpg

深圳市辅助器具创意设计大赛和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论坛现场。

新增的“直播带岗”活动成为一大亮点.jpg

深圳在提升残疾人各类保障的同时,也始终将残疾人创业就业摆在优先位置。

深圳残疾人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3.jpg

癸卯兔年元宵后首个工作日,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下称“深圳市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主席团和理事会、专门协会,以及深圳出席广东省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并为今后五年深圳残疾人事业谋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回首过去五年,深圳市残联以创建无障碍城市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主旨,全面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高质量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文体等保障和服务,为深圳建设“弱有众扶”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深圳全面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要求,完成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网络信访平台等42项重点任务,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等14项指标高质量完成,残疾人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勃发开局之气象、展示开局之作为。

当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征程上奋力前行,必将经历残疾人需求之变、服务残疾人供给方式之变。站在新的起点,深圳残联系统也将抢抓综合改革试点“风口”,跨越升级发展“关口”,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先行示范之姿,服务省市发展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谱写深圳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新局面

顶层设计引领残疾人事业融入发展大局 

顶层设计是站在高处对全局进行整体设计、整体观照,这既能更清晰地梳理出各方面之间的关联性,也能把当下跟长远、现实跟未来有机统一。

五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适时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动残疾人事业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一方面,2018年5月,深圳市委即研究出台了《深圳市残联改革实施方案》,对残联改革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按照“小机关、大残联、强基层、增影响”的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残联组织结构,搭建各级残联组织的“四梁八柱”。

同时,推进残疾人专门协会、专业社团、街道职康中心、社区残协法人治理主体登记,支持助残机构、慈善组织进行社会企业改革,建立纵向、横向、外围三个层面的残联社会化治理结构。

深圳市政府则批准实施了《深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深圳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深圳市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方案》和《深圳市残疾预防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深圳市委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多次对残疾人工作进行部署。

另一方面,依托深圳特区立法权,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修订了《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市政协也多次开展残疾人主题政协协商,在无障碍城市建设、残疾儿童康复、融合教育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其中,2021年9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是全国首部地方无障碍城市条例,率先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为“无障碍城市建设”,将受益群体从残疾人扩展到儿童、孕妇、老年人、外国友人及其他有需要人群,并从制度、行动、理念和建设维度,将无障碍融入城市发展的全流程、各方面,旨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无障碍建设发展模式。

此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无障碍理念嵌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源头,住建、交通、工信等部门也从不同方面出台无障碍规划和政策,全市10个区和前海均编制本辖区内无障碍城区建设实施方案,形成“1+10+N”多层制度体系,并制定了无障碍城市测评标准、信息无障碍标准等。

仅2022年,深圳就竣工验收197个无障碍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市政道路、人行天桥,以及交通、公共、医疗、教育、居住、商业、文化体育等各类建筑。

“作为残障人士,深圳是我最有底气生活的城市,垂直电梯、无障碍洗手间等设施都较完善,踏板提供和路线指引等服务都很及时。”深圳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形象大使、肢体残障者周慧觉得,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各方,都很愿意推广无障碍建设。

已做义工近16年的深圳市义工联“与你同行”组组长郭小英也表示,服务残障人士外出时,能明显感到城市的包容。“深圳在无障碍城市文化、无障碍器物环境等方面,非常超前。”郭小英说,城市无障碍建设可以测量出一座城市对残疾人的爱的温度,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国际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今,深圳在无障碍城市建设方面不断迈向新层次,“有爱无碍”正成为整个城市的响亮声音。2021年深圳再次蝉联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创建无障碍城市”项目荣获深圳市第三届“党建杯”暨广东省市直机关第七届“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工作创优组第一名。

而深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进一步强化,形成合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为“残健共融”营造出共融共享共创的浓厚氛围。

新台阶

多措并举推动残疾人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落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随着深圳在广东率先启动市区两级残联改革,大量优秀残疾人代表被吸纳进残联主席团、理事会,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得以增强。

五年来,深圳残联系统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文体等各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推动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残疾人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得到新提升,户籍持证残疾人也比5年前增长67.5%。

在生活保障方面,深圳市残联推动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5年来全市投入“两项补贴”资金6.23亿元,惠及残疾群众13.4万人;落实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补助,开展寄宿制托养试点服务和精神康复者中途宿舍服务,基本满足了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的托养需求,切实减轻了残疾人家庭托养照料负担。

落实《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为符合条件的户籍持证重度残疾人办理全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38684人次;实现全市户籍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康复服务机构团体意外险全覆盖,累计赔付1340起,赔付资金1327万元。

同时,制定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5年来累计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62户;面向轮候在册的残疾人家庭定向配租提供了690套公共租赁住房;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3670户,发放慰问金250.5万元。

家住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的重度残障老人谢老就是不少措施的受益者之一。谢老已年逾80岁,因身体原因在家里都无法正常行动。该区残联推动对其家里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帮助老人安装了床上和如厕扶手、防滑地垫等无障碍设施,配备了电动轮椅、冲凉椅等辅助器具,小区楼下的台阶也改造了无障碍坡道。现在谢老已可以在不需要他人帮助下,无障碍自主出行。

在公共服务方面,深圳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高质量推动残疾预防,建立市残疾预防联席会议,出台《深圳市残疾预防行动方案(2022—2025年)》,被国务院残工委确定为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探索实施“医教康”一体化,会同滨州医学院、市儿童医院开展学前康复教育示范服务;探索开展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等领域服务标准化建设。

创新构建“政府补贴、社会运营、市场竞争”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新机制,将服务补贴标准提升到最高5万元,将服务对象扩宽到0—18周岁,年均财政投入超过3亿元;会同教育部门全面落实《深圳市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行动方案》,100%保障落实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健全四级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网络,建立34个线下免费借用服务点,实现了市民通过“深i辅具”小程序预约即可就近提取使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基本实现;畅通信访接待、网上问政、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等渠道,妥善解决残疾人信访诉求和合理关切,“无障碍设施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残联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深圳残疾人期盼已久的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和市托养康复中心,完成规划立项并顺利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坪山、盐田、光明等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龙华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已纳入规划并加紧推进。

此外,推动市区成立各类助残公益专项基金,发挥深圳狮子会等公益组织的扶残助残作用;持续推动实施助残微心愿项目,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助残,推动志愿助残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在开展东西部对口协作,对口支援广东河源、广西桂林百色和南宁河池、新疆喀什等地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养猪人”“五个牧羊人”等对口协作助残品牌,有力提升了对口地区残疾人服务能力和水平。

新动能

“授人以渔”为残疾人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在提升残疾人各类保障的同时,残疾人创业就业也始终被摆在优先位置。同时,大力发展康复辅具产业,为残疾人提高生存质量和参与社会生活赋能,也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五年来,深圳市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创业就业支持体系,全面推动“产业扶残”“商业惠残”“科技助残”。2022年4月1日更是出台《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不仅服务对象和受惠对象范围均有所扩大,还探索多渠道扶持就业创业,补贴标准较此前普遍大幅提高。

比如,要求党政机关带头招用残疾人;对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和应聘残疾人都给予社保补贴及招用奖励或岗位补贴;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每超1名,奖励在原来基础上翻倍;对集中安置残疾人的就业单位予以奖励;对自主创业残疾人予以3万至5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在残疾人自强及助残项目大赛中的获奖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资助,并予以办公场地免租或补贴。

在这样的政策扶持和氛围营造下,深圳培育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明星企业,涌现了一大批残疾人创业“明星”。

2011年大学毕业即只身南下来深的肢体残疾人张莹莹历经多个岗位磨炼后,于2016年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成立了“深圳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两年后,她与龙华区残联筹划创办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龙华IC爱创空间”,为创业初期及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孵化服务,先后带领团队创办4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帮助2700余名残疾人成功就业。

如今龙华IC爱创空间被中国残联就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被省残联认定为广东省首家“省级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金志虎是清华大学硕士、留学归国人才、高级工程师,但同时也是一位听力残疾四级听障人士。2014年,他只身来到深圳发展,先是在一家公司做装备开发工程师,后又自己创业,希望在“智能口罩”研发领域打破国外垄断,而“公平对待,兼爱无差”是其在深圳的最深体会。

“在深圳期间,我没有因身体残疾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企业用人标准很统一,就是究竟能不能做好工作。创业之后,深圳残联组织带来的也不是传统认知中的‘帮助’。他们并没有直接给金钱帮助,而是积极帮我进行人才认定,鼓励我去参加创业创新大赛,这让我的创业之路更加顺畅。”金志虎说。

与此同时,深圳也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相关行业,让其有更多高质量发展空间。

今年春节的深圳迎春花市主会场上,一个特殊的展位引起人们关注,这就是深圳听障创业者宁雷的鱼皮浮雕画,也是整个花市唯一一个非遗项目。近年来,深圳开展泥塑、刺绣、景泰蓝等7个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培训,培育孵化了“鱼皮技艺”等3个国家级残疾人非遗技艺就业创业示范项目,赫哲族鱼皮技艺和聂氏麦秆画基地则被中国残联认定为“全国首批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辅助器具是能帮助残疾人克服功能障碍的产品,可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增强其社会生活参与能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也成为我国在新时期推出的一项重大产业布局。

作为全国首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试点地区,深圳康复辅具产业发展“量”“质”齐备,现有康复设备、辅具注册企业1198家,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3家,已在这个千亿级新兴产业新赛道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

目前,深圳已建立了坪山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区和市无障碍孵化空间,创建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举办深圳市辅助器具创意设计大赛和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论坛,组织辅具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打造智能化、信息化辅具器具产业链、创新链,培育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势能。

此外,深圳践行“残健共融”理念,积极开展“爱在灿烂阳光下”“一起向未来”等全市性残疾人文艺演出、残疾人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文体赛事,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一等奖2个,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夺得16金11银7铜,并协助承办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自行车比赛,成功举办深圳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积极推广旱地冰壶运动,获得全国第十届残运会肢体组全国亚军。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