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残疾联合网

平凡中的不平凡⑥ | 在无声的世界里 清华毕业的

更新时间:2023-04-29 22:00点击:

2022年8月30日  深圳新闻网  记者 林玟珊 实习生 李宛欣 视频 阎思远

【编者按】40余年来,一批批年轻人怀揣着创业梦想,满怀激情踏上深圳这片热土拼搏。在无数“前浪”“后浪”创业者中,不乏有残疾人的影子。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联合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推出《平凡中的不平凡》栏目,用小切口和小角度,去发现并挖掘残疾创业者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现他们敢闯敢试、不怕失败、逆风飞翔的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并看到一群不平凡的平凡人。


“您好,请问是金志虎吗?”

短暂的安静过后,电话那端传来了声音。

“我现在戴上了助听器,能听到了,您请说!”

这样特别的开场白,金志虎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他是一位听障人士,但相比于残疾人的身份,他身上更加瞩目的标签是清华大学硕士、留学归国人才、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和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专家。他曾申请国内外专利35件,其中1件PCT,获权21件,论文10余篇,著作1部。

2021年,他和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口罩”,该项目荣获广东省“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企业组自强类银奖。

“小树苗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有别的树来支撑它,现在我自己的这棵树长大了,我也想去支撑别人。”金志虎表示。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无声的世界里 清华毕业的他用智能口罩为医护人员解忧1.png

金志虎与他的“智能口罩”

在无声中证明自己 听不见的孩子也能成才

10岁那年,金志虎患了支原体肺炎。在当时,这种病被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病房里的好多人都因此得了后遗症,他的同病房室友——那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小男孩甚至因病去世。他始终记得,那一天小男孩的父母在他面前张着嘴,他能看到他们很痛苦的样子,但却听不见任何声音。

重新回到学校后,金志虎就需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老师问我从哪里来,我都听不懂。”受到后遗症的影响,当时的他不仅听力不好,身体素质也极差,跑20米对他来说就是运动的极限。等上了初中,语言学习也面临问题,“我当时的英语发音很古怪,我念课文的时候大家都会笑,虽然我听不见,但是一回头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目光。”

幸运的是,金志虎收到了来自老师的鼓励与关爱。提起想感谢的老师,他如数家珍。“我当时念不好课文,心里很沮丧,但薛丽老师和我说,别人笑话你,你也要念,等到别人不笑话的时候,就说明你念好了。”一路走来,在老师与同学们善意的鼓励中,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金志虎又重拾信心,连续两年获得高中物理竞赛奖,逐渐找回了儿时当科学家的梦想。

1998年,金志虎顺利考入大学。“我一直想努力证明自己,那时确定了我第一个人生目标——超越90%的普通人,我想告诉很多人,你看我也可以上大学,我也可以留学,我也可以潜水。”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无声的世界里 清华毕业的他用智能口罩为医护人员解忧12.png

工作室内的“荣誉墙”

小口罩中的大学问 用技术帮助更多的人

金志虎在大学期间赴日本求学,后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硕士学位。在清华,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观让他开阔了视野,“从那时起,我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目标——用技术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这也是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的回报。”

2020年春节后,金志虎和家人一起看新闻,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带着防护器具晕倒的画面让全家人都心痛不已,看着白衣战士们的脸被防护设备压出溃疡,留下深深的疤痕时,金志虎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怎么让医护人员更舒服一点?能不能用计算机技术做点什么?”随即,他了解到在现有条件下,医护人员戴着口罩工作不仅相当于要背着一个20公斤的书包呼吸,而且由于密闭性的要求,他们戴上口罩以后也不能随意摘取。

发现问题以后,金志虎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着手研究“智能口罩”,但前进的道路却困难重重。首先是团队没有医疗资质,缺少医学相关的专业背景,其次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并不完善,他们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投资与研制。

而在口罩的性能上,金志虎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想法。为了观察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他希望口罩是透明轻薄的,医院的消毒标准则要求口罩能够耐高温,同时,为了符合环保理念,口罩还必须使用可降解材料,然而市面上可降解的主流塑料材质的最高熔点却远低于医院的消毒标准……金志虎指着口罩说,“我们当时想得很简单,口罩不就是一个扣在脸上的罩子吗?但是真正做下来,才发现它是很难的”。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外,金志虎还必须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放弃能挣钱的研发行业,要来折腾前途不明的口罩。面对怀疑,金志虎笑道“我曾经在几个月的功夫把《追梦赤子心》听了几百遍,还会听《命运交响曲》”,除了在音乐中获得振奋人心的力量外,金志虎还在家里买了沙袋,在挥拳中释放自己的压力。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无声的世界里 清华毕业的他用智能口罩为医护人员解忧13.png

工作室一角

关关难过关关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智能口罩初具雏形,也逐渐有了具体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个项目感兴趣,金志虎的团队也吸纳了具备环境学、计算机技术、医药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智能口罩的项目也拥有了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智能口罩的应用对象是一些专业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在做药品研发或者高危实验时,需要更高等级的防护。智能口罩不仅可以满足防护要求,还可以让他们戴着口罩喝水和吃半流质的食物,口罩两边的风扇也能够主动增压,平衡他们呼吸中的压力差,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手术现场。在口罩迭代的过程中,金志虎也会主动与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根据他们的反馈对口罩的功能进行改进。

来了就是深圳人 “我与这座城市血水相融”

作为一个北方人,谈及为什么选择来深圳生活时,金志虎至今仍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选择深圳并非一时冲动,他回国后几乎走遍全国所有发达地区,仍觉得深圳是最有活力,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包容性最高的城市。

“这个城市从来不在意我的生理是否残缺,只在意我是否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和能干的头脑。”金志虎说,从来深圳的第一天起,他就深刻地感受到“来了就是深圳人”并非只是一句口号。刚来深圳找工作时,公司不但没有歧视他,反而看到了他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的亮点,也能够公平公正地看待他的个人能力,好几家公司都因此向他投去了橄榄枝。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无声的世界里 清华毕业的他用智能口罩为医护人员解忧14.png

金志虎在介绍智能口罩

让金志虎对深圳产生深厚情感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深圳残联对他的帮助。金志虎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当初只是去办了一个残疾证,残联就主动联系他,告诉他可以去参加创业的比赛,要是取得名次还能拿奖金。金志虎有些不好意思,“一开始我还不相信,想着怎么会有这种好事?一直以为他们是骗子。”但是残联不断地联系他,希望他能把握住这次机会,直到金志虎终于决定自己去残联看看,才知道深圳还有针对残疾人创业的各项补贴,而他一直头疼的房租问题,也能够根据残疾人创业的相关政策得到解决,“要是没有残联在关键时候伸出的这把手,我们去年有好几次都想解散团队。”

“我和这个城市是血水相融的关系。”金志虎这样感慨。如今他在深圳生活已经快满十年了,最难忘的就是每一次志愿献血的过程,在血液流向导管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帮助过自己和自己能帮助的人建立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同胞情谊。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