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9 22:00点击:
2022年07月28日 羊城晚报 版次:FA15 记者 黄士 实习生 舒茗
口述员以“声”为“眼”还原电影画面
口述电影通常由2-3人接力完成
用声音传递电影里的快乐哀愁
电影《地心引力》放映前让视障儿童提前感知地球表面
“烟花在黑夜中绚丽绽放,层层叠叠,璀璨夺目……”伴着幽暗的灯光,一个温和又坚定的声音缓缓响起。
这个声音并不是出自电影中的独白,而是无障碍电影口述员坐在台灯下的轻声呢喃。7月10日下午,在广州卢米埃影城的一间偌大影厅里,热门院线电影《人生大事》正在放映,来自全市各地的视障人士于口述员的讲解声中,开启了一场“听”影。
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口述员的声音,就是他们在黑暗中发现艺术与生活之美的眼睛。随着口述员们将电影一帧帧画面的内容娓娓道来,视障观众以“声”为“眼”,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感受声音里的戏如人生。
万字细语,星辰社“以声助盲”
日前,一场《人生大事》公益观影活动成为广州城中的暖心热话。当影院熄灯后,长达112分钟的电影开场了。在电影播放至没有台词的画面时,曾海燕、李宛潞和蔡听雨三位口述员开始联合讲解,每人手里都攥着一份厚厚的口述文稿,不慌不忙地为视障人士分享着影片中的每一个无声的画面。
成立于2017年底的星辰社为本次无障碍观影提供口述志愿服务。“为了这次讲解,我和另外两位志愿者提前多次观看电影,仅口述初稿就写了1.5万多字。”亲自上阵的星辰社负责人曾海燕忆介绍。在过去的近五年里,星辰社以广州图书馆为平台,参与了口述影像、诵读沙龙、走读广州、录制有声书等多个无障碍服务项目,目前已为视障人士口述了13部中外影视作品,参与了合计25场公益口述电影活动。
为了让视障人士更真切地感受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写万字文稿,似乎是口述员的必经之事。在电影《人生大事》中,天上的星星是“爱过我们的人”。对于星辰社的口述志愿者来说,以“星辰”为社团命名,正是希望自身能像夜空中的星星那样照亮视障群体的内心,“以声助盲”。
年轻、有活力是星辰社的一大特色,成员主要由学生构成,社团架构简单但配合默契。曾海燕忆起星辰社成立之初的故事:“之前在广州图书馆与视障人士的接触,让同学们知晓了声音对视障群体的重要性。在参与广州图书馆的口述电影活动且有了一定经验后,学生志愿者们都跃跃欲试,于是便有了星辰社的成立。”
百人接力,只有了解才能讲述
自2018年星辰社口述第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以来,现在星辰社的成员已逾百人,超过半数的成员有了口述电影经历。
选片、观影、写稿、彩排、讲解……星辰社社长李宛潞重复着一部口述电影的具体流程。从高一开始,拥有细腻动听声音的李宛潞便尝试摸索口述员的工作,跟着星辰社一同成长:“我们通常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打磨作品,一部电影由2-3人接力完成。在挑选影片过后,反复观看电影掌握细节至关重要,有时会为此修改几十遍口述稿。”
怎样算准备足够了呢?“当脱离讲稿都可以明确下一句台词是什么内容时。”李宛潞说,只有了解,才能讲述。
除却自身消化了解电影内容,口述员还要了解观影受众。“为了客观表意,成员们在彩排时会选择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去感受视障人士的观影体验。”李宛潞分享道。口述《音乐之声》前,团队会利用半个小时进行音乐导赏,播放经典歌曲的中文版并介绍背景给在场的视障人士;演讲《地心引力》则会带上立体地球仪,同视障人士一起在观影前感知地表的起伏变化;说到《帕丁顿熊》中憨态可掬的主人公,口述员便会在现场为观众递上的玩具熊,让视障孩子们获得指尖上的感受。
双向慰藉,心连心的包容
事实上,口述电影并不是志愿者对视障朋友单向的爱心给予,而是一种双向慰藉。
在《人生大事》的观影中,口述员为电影中大量的方言处理苦恼不已。视障人士会主动安慰口述员:“不用改,原汁原味挺好。”而每次电影放映完,当口述员向视障朋友征询改进意见时,收到的往往都是感谢、赞美与理解。
相互包容的过程中,口述员对视障人士群体也有了立体的认知。“记得讲述《地心引力》时,因为电影里有太空的相关内容,总担心自己能不能讲清楚,孩子们能不能理解。口述完后才发现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非常好,甚至能出乎意料地指出我们讲述错误的地方。”李宛潞感慨,“我们把看到的世界分享给他们,他们也让我们发现生活中从前忽略的细节。”
生理上的缺憾并不影响精神上的丰盈,视障人士对自立自信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口述员们。李宛潞和曾海燕都尤其敬佩视障人士冼姨:“她会写诗、会朗诵,疫情之前还去到英国旅游。”马上升读大三的李宛潞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人生分岔路口,能拥有冼姨那般的勇气,去选择考研或就业。
一份期冀,聚力发展口述电影
时光不语,但会擦亮口述员们的诚意与真心。近年来,星辰社积极开展口述员的招新和培训,以老带新,持续为助盲活动注入新鲜血液。
作为“00后”志愿者的一员,李宛潞表示:“尽管新生力量的人生阅历不足,但我们的优势在于崭新的视角和热血进取。”口述员陈女士虽比李宛潞年长不少,却也同样积极投身公益:“在口述电影面前我还是新人,正在向前辈们学习。”
其实,早在2009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服务总队就创立了“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项目。曾海燕是广州多年来口述电影发展的见证者,她认为:“现在单靠志愿组织开展的口述电影活动还是过于零碎,供不应求。”陈女士也表示:“我最希望的是无障碍电影能够常态化,电影配备有专门的盲人声轨,就像我们走进博物馆,戴上耳机就能听到解说一样。”
近年,广州图书馆活动负责人李芷筠一直致力于广州口述电影的发展,策划过多场口述电影:“我们从2014年正式举办无障碍欣赏会,2015年开始不定期举办视障专场现场口述,到2017年基本每月会进行一场口述电影,广州图书馆的口述电影场次总逾70场。”
多方聚力发展无障碍电影,正成为众人的共同期许。在李芷筠看来,目前公众对口述电影作品的认知还是较少:“希望借助多方联动的形式去提升助残服务的热度与深度,推动广州市无障碍电影的进一步发展。”